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样式雷”图档

发布时间:2017-06-01 11:23:00

  样式雷图档门类丰富,包括雷氏家族绘制的建筑图纸、烫样、《工程做法》、随工日记及其相关文献,他们涵盖了清代皇家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阶段的详细情况,其系统性、完整性以及规模在世界范围内现存古建筑档案中是少有的。现存世近2万件,主要存放在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大概两项综合可达18000件,占现存总量的90%,剩余存放在国内、外其它博物馆。 
  样式雷图样:样式雷图样用水墨绘制,并在建筑图与地盘图边注明建筑尺寸及其它施工说明。雷家保存的图样种类很多,有白样、糙样、细样、寸样、二分样、一分样(即相当于实物一丈在图样上作一分,即比例为千分之一),按图样的用途分:有进呈的,有留底的,有重改样等。样式雷画出的图纸什么类型的都有,比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最难得的是陵墓的宝顶,它呈不规则的空间形体,样式雷画出等高线图,这在当时是非常高水平的。在修建惠陵的过程中,因为工程反复比较多,样式雷也留下了最为详尽的图纸,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木结构的尺寸,在牌楼、碑亭下面打多少桩,全记载下来。为了及时向朝廷反映工程进度,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看到陵寝从选地到基础开挖,再到基础施工,然后修地宫、修地面、安柱子直到最后做瓦的过程,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程序技术上的独到性。现存样式雷图样中最大的图样长可达3米,最小的仅有巴掌大小,其绘制方法与今天的建筑设计图的表现方法有不少相同之处。 
  据我了解样式雷留下来图纸大多为嘉道以后的图纸,雍正、乾隆时期的图纸大都毁于英法联军之役那场无情的大火。 
  样式雷之图纸,按照中国营造学社的分析是:中国营造学社购得到四分之三,存放在北京图书馆,四分之一中法大学购去(有资料显示后来被故宫博物院收购去)。据国家图书馆200799日至23日《大匠天工》——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荣登《世界记忆名录》特展记载:传世的样式雷图档主要由国内各相关机构收藏,总计近2万件。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样式雷图档约15000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图样约1000件;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购中法大学收购的3000件又76样式雷烫样。此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科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也收藏有部分图档。流散到国外的样式雷图档,主要藏于法国巴黎集美东方艺术博物馆、美国康奈尔大学东方图书馆以及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等处。


  “样式雷”建筑图档。雷氏家族进行的建筑设计方案,都按1/100或1/200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模型用草纸板热压制成,称为烫样。其台基、瓦顶、柱枋、门窗以及床榻桌椅、屏风纱橱等均按比例制成。这样一些简单材料所制成的烫样,其原理竟与现代建筑的三维空间设计如出一辙。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科技史上的一个传奇。



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圆明园


   被称作“烫样”的建筑设计模型是“样式雷”图档中的一大组成部分,故宫收藏的83件“烫样”由于在当时主要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因而形象逼真,数据准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现存烫样主要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重建圆明园、颐和园、西苑等地时所做的设计模型。作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御用班底的“样式雷”家族,在他们妙手之中,平面的设计图通过纸、秸秆、木头等最简单的材料组合变成了立体微缩景观。雷氏家族“烫样”独树一帜,是了解清代建筑和设计程序的重要资料。

   据悉,现今可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见到的“样式雷”建筑样图,涵盖了众多类型,如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高线图等,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结构的尺寸,全部有所记载。此外,“样式雷”还画了“现场活计图”,即施工现场的进展图,从这批图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基础开挖,基础施工,直到最后屋面完成,体现了“样式雷”在建筑施工程序上的过程。

康熙万寿庆典图卷局部,庆典中的点景设计均由“样式雷”世家主持


   虽然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方式,从汉朝初期就已有图样,到公元七世纪初的隋朝有了使用1%比例尺的图样和模型,但是长久以来史料却十分缺乏,到目前为止,“样式雷”图档很可能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仅有的档案记载。“样式雷”图档的存世证明了中国古代建筑决不完全是靠工匠的经验修建而成的,它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设计水平,也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的空白。长期以来营造一直属于匠作之事,入不了典籍。所以古代建筑虽然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但要了解这些建筑的具体设计、施工细节却并不容易,从这一点看,“样式雷”图档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中国清代“样式雷”正阳门建筑图



   雷家历代是为皇宫建筑“出样子的”,设计了诸多的建筑作品,自然会留下不少“图样”和“烫样”。此外由于是样式房的掌案,还有“上传下达”的任务,皇帝皇后的“旨意”、管理机构堂官的“堂谕”,样式房都要随时记录,因此又形成了不少《旨意档》和《堂谕档》。同时还有雷家根据职业需要每天记述的翔实的随工日记、看风水的资料等等。因此,“样式雷”图档的数量非常可观。当时这些档案资料都归样式房统一保存管理,存放资料的样房设在圆明园的东北角。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由于样房位置比较偏僻,这些资料得以幸免于难。雷氏第五代雷景修秘密把这些图样、烫样运回了自己的宅院,并特意建了三间房子作为图档的“储存之所”。就这样,雷家这批珍贵的图档终于留存下来。“样式雷”图档总量多达两三万件,这些档案资料显示了“样式雷”家族在皇家工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图档的数量巨大,但由于雷家每一代都要分家,所以这些图档后来多分散地保存在雷家各支族人的手中。

   随着清朝的灭亡,清廷的工部和样式房也从历史上消逝,尽管雷家的后代仍然有从事建筑行业的,但当时西方新的测绘和建筑技术,让“样式雷”传统的设计方法在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地位。雷氏家道随之迅速败落,几乎没有人再从事建筑行业。家族后人为生计所迫,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的图档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