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样式雷”烫样

发布时间:2017-06-01 11:22:00

​​​​   所谓烫样,就是根据一定的比例,在三维空间内表现设计图的建筑模型小样。雷氏家族进行的建筑设计方案,都按11001200的比例先制作模型小样进呈内廷,以供审定。烫样与图纸、做法说明一起完成古建筑设计,而三者各有分工侧重。烫样则侧重于建筑的结构和外观以及院落和小范围的组群布局,并包括彩画、装修和室内陈设,因而是当时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步骤。烫样它是用纸张、秫秸和木头加工制作成的模型图。因为最后用特制的小型烙铁将模型熨烫而成,因此被称为烫样。由于烫样是为呈给皇帝审阅而制作,因而形象逼真,数据准确,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现存烫样主要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重建圆明园、颐和园、西苑等地时所做的设计模型。据资料显示:故宫收藏清代样式雷烫样80余具,内容涵盖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同治十二年改为万春园)、颐和园、北海、中南海、紫禁城、景山、天坛、东陵等处。 

   皇家御苑或陵寝兴建,样式雷不仅设计出平面图纸,大多还按照图纸制作出该组建筑的立体小样,进呈给皇帝观览,因为建筑小样的三维空间直观易览,倘若局部不符合皇帝心意,便可局部修改,再呈进,直到满意为止,也有原有方案全部推翻重新设计的时候,其次烫样制作出,便于施工人员按照修改后的图档施工营造,除了以上两点以外,保留烫样,对于以后恢复该组建筑,保留下来可靠的资料,例如,故宫恢复建福宫,因为小朝廷的那场大火,此处建筑荡然无存,事隔数十年以至近百年,想将其恢复,如果保留有原建时的图档,恢复起来很容易,建福宫正因为没有图档留下来,恢复起来不知开了多少次研讨会,专家讨论制定出方案,总算将建福宫恢复出来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图档的重要性。

中国清代“样式雷”圆明园“烫样”


   民国早期,市面上开始零星出现“样式雷”图档和烫样,而且多是当年进呈的原件,包括圆明园、三海及近代陵寝的模型等,非常珍贵。这主要是衰败了的雷家后代拿出来换钱用以维持生计的。由于“样式雷”声名显赫,这些图档在市面上十分抢手,并开始流往海外。

   1930年,“样式雷”后人将大部分图档卖给了当时的北平图书馆,卖了4500块银圆。据说当时的图纸和烫样足足装满了10卡车。这使得大部分图档得到了保藏。然而,当时仍有部分图档分散在雷氏后人手里。

   1964年底,两位雷氏后人来到北京市文物局。他们带来了一平板三轮的“样式雷”画样。市领导请他们吃了一顿炖肉烙饼,开了一张收据。“文革”期间,雷氏后人将剩下的图纸和烫样都偷偷烧掉了。“样式雷”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

   1979年,天津大学建筑系师生全面系统地发掘整理了浩繁的清代档案文献,在此基础上于1982年,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合作,将国家图书馆所藏最混乱的“样式雷”有关陵寝工程的家藏图档5000余件清理并通过扫描、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将“样式雷”图档按件分类系统整理,彻底改变了这一国宝几十年来混乱无序、难以利用的局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内廷档案中的有关画样也已在着手整理。200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综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2002年,“样式雷”图档出版被列为国务院古籍整理的重点资助对象。2003年我国公布的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中,有一项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申报的“清代‘样式雷’图档”,“样式雷”开始重新进入世人的视线中。

   中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整体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我国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中,有1/5是“样式雷”世家创作的,如故宫、天坛、颐和园、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样式雷”图档,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达到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的全面成就,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稀世珍宝,它反映了清代,实际也是上承明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优秀的建筑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建筑世家文化中,“样式雷”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有实物、也有图档,还有建筑原型。日本人对于雷家的建筑特别推崇。现在日本的很多建筑都还保留“样式雷”作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