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荟萃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坛荟萃

传世绝响: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孙祥伟

发布时间:2017-05-12 11:26:00

                          传世绝响: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孙祥伟

(上海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00444

《山西档案》2009 年第 4

200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将馆藏样式雷图样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获得顺利通过。2005年,“清代样式雷图档”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遗产”。为配合这一申报工作,813,“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

“样式雷”,是对清代 200 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雷家七代人供职于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设计出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作品,“样式雷”的建筑作品,涵盖了都城、宫殿、园林、坛庙、陵寝、府邸、工厂、学堂等皇家建筑,如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世界文化遗产地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清东陵与西陵、沈阳故宫与承陵、福陵、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以及中南海、恭王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建筑,其中有 1/5 是“样式雷”的心血,这在古今中外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成就。

此外,与建筑遗存相对应,国家图书馆、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等单位珍藏有逾万件样式雷建筑工程图档,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翔实、最直观的珍贵资料,对于揭示清代历史,尤其是古代建筑史上有关设计思想、理论和方法,建筑图学、建筑施工技术和工官制度等方面的奥秘,均具有其他历史文献和图籍无以替代的巨大价值,堪称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

一、雷氏家族的兴衰

雷氏家族的兴衰是清王朝从鼎盛走向衰败乃至灭亡的200多年历史的缩影,随着近年来有关“样式雷”研究的深入,这个家族鲜为人知的故事也渐渐浮出水面。

据张宝章先生在《样式雷家世诸考》一文中考证,雷氏家庭原籍江西,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16191693)在康熙年间由江宁来到北京时就居住在海淀镇。雷家共有七代在长达 200 多年的时间内作为清朝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中间分别为第二代雷金玉,第三代雷声澄,第四代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兄弟,第五代雷景修,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

在已有的文献记载中,最早到北京从事皇家建筑工程的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雷发达和雷发宣堂兄弟二人,雷发达最初的“发达史”颇为传奇。据说,雷发达来到京城之时,正赶上重修皇宫正殿太和殿的大工程,康熙皇帝对这项工程极为重视,选择一个吉日,亲自前来主持上梁典礼,由于上梁的官员木工技术不好,脊檩竟合不上榫,落不了位,典礼眼看就要流产。这可是要杀头的事情,工部官员一个个惊慌失措。这时,雷发达自告奋勇上去装梁,但他只是一个普通工匠,上去干这个活起码要有七品官职,于是,工部官员给他换上七品官服,要他设法挽救危局。 雷发达艺高胆大,在官袖中暗藏一把斧头爬上屋顶,斧落榫合,圆满解决了问题。

典礼之后,康熙皇帝对雷发达大为赞誉,敕封他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其职位相当于今天国家建筑部门的总建筑师。从此,宫廷内外流传开来“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的传说。但是 据王其亨先生考证:“雷发达太和殿上梁的传闻是张冠李戴,把他儿子雷金玉畅春园九经三事殿上梁的真实业绩,传讹为他的功绩了。”所以,雷发达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但朱启钤先生在《样式雷考》一文中指出,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该是第二代样式雷,即雷金玉。雷金玉在逾花甲之年因圆明园的修建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凭借其炉火纯青的建筑技艺,赢得了雍正的赏识,并在他七十大寿时,得赐古稀二字匾额。雍正七年(1729)末,雷金玉寿终,雍正除恩赏金银外,还下旨令皇家驿站沿途照料运送灵柩返回南京安葬,皇帝所赐匾额供奉在雷氏故宅大堂。作为雷家世代执掌样式房、主持皇家建筑设计事务的创始人,在后来的雷氏宗谱世录中,雷金玉被尊奉为雷氏家族迁居北京的支祖。作为雷家第一位担任这个职务的,“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世最有声于匠家,系自雷发达之子雷金玉为始”,执掌样式房200 年。

雷金玉去世后,其妻张氏并没有随家族南迁,而是带着三个月大的幼子雷声澄(澂)独自留在了京城。作为母亲,养育幼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还有一个更大的使命指引着她在困境中锲而不舍地前行,那便是让雷家后人重振样式房。她不顾礼教束缚,怀抱幼子在工部泣诉,据理力争,为雷声澄争得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为此,雷氏后人在同治年间为张氏撰写碑志,褒扬了她在家族史中不可磨灭的功德。

随着乾隆盛世的到来,皇家营造业也空前兴盛起来。乾隆仿效祖父康熙的举措,六下江南,不仅修建了大量行宫,而且对江南园林情有独钟的他要将精巧别致的江南园林移植到皇城内外。于是乎扩建圆明园和营造清漪园的设想接踵而至。雷声澄的三个儿子样式雷的第四代传人雷家玮、雷家玺和雷家瑞,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施展才华,在乾隆与嘉庆年间将祖业发扬光大。

在三兄弟中,雷家玺又堪称佼佼者,他不仅设计了万寿山、玉泉 山、香山、热河避暑山庄、昌陵和圆 明园东路等皇家工程,还在乾隆 80 大寿时承办了灯彩与焰火,并设计建造了圆明园中的同乐园大戏台。

嘉庆二十四年(1819),转眼间雷家玺的三子雷景修已年满十六,开始秉承衣钵在圆明园样式房学习世传差务。雷景修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代,一生遭遇坎坷,他继任样式房掌班的道路也是充满曲折。道光五年(1825), 重病中的雷家玺觉得儿子尚难承担重任,因此立下遗嘱,将样式房掌班职位让给外姓同行接管。雷氏执掌样式房的历史眼看就要终结。而此时的雷景修并没有放弃延续家族荣耀的信念,经过 20 多年的奋斗,终于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夺回了样式房掌案的职位,成为样式雷家族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然而,此时雷景修面对的已是一个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清政府。他不仅无法挽回样式房差务奉旨停止的厄运,还经历了海淀故宅被劫以及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惨剧,眼睁睁地看着样式雷家族几代人心血营造的万园之园被付之一炬。从此,雷景修苦心经营家业,置办新宅,续修谱录,规划祖茔。在庆幸样式雷图档未被圆明园大火殃及之时,他偷偷地将原本存放在圆明园附近样式房中的画样、烫样运到了城内,并专门修建了三间房屋予以珍藏。由此,原本属于皇家的绝密建筑档案就在乱世中流到宫外。

雷景修的长子雷思起出生于道光六年(1826)。从小在父亲那里接受的严格训练,使他谙熟皇家营造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到组织管理,从会计业务到工程地质、生态乃至风水。他曾随父亲参与昌西陵、慕东陵等工程,之后又主持了定陵、定东陵、惠陵和西苑及许多王公贵胄的府邸、园林、陵寝等建筑设计。

为庆祝慈禧 40 大寿,同治十 二年(1873),同治皇帝决定为慈禧太后重修圆明园。雷思起与长子雷廷昌奉命担纲设计,夜以继日地赶制了数千件画样和烫样。然而由于当时国力虚弱,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终于在反对声中夭折,最后留下的只有数千件样式雷图档。

光绪二年(1876)末,劳累过度的雷思起从定东陵、惠陵工地扶病返京后,不久便离开人世。这时,第七代传人雷廷昌已在众多皇家工程中经受历练,顺利接过了样式房掌班的重任,主持重建了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第二年,他因惠陵金券合拢和隆恩殿上梁有功被朝廷赐为二品,样式雷家族的荣耀至此达到了巅峰。

光绪二十三年(1897),慈禧太后再度启动圆明园重修工程时,雷廷昌的长子、未满二十岁的雷献彩,就担任起圆明园样式房掌班。此后,他又同父亲一道承担了普陀峪定东陵重建和被八国联军损毁的京城宫苑、坛庙、府邸等皇家建筑的重建与修缮,以及新政期间各类新式洋房的设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和城内外各类皇家建筑再度罹劫。雷廷昌及长子雷献彩主持了大规模修复、重建工程,如北京正阳门及箭楼等城楼、大高玄殿、中南海以及颐和园的重建等。

雷廷昌去世后,清末的崇陵、摄政王府等重大工程设计,均由雷献彩主持完成。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皇家建筑设计和样式房差务也随之消失。

据雷氏族谱记载及雷家后裔口述,雷献彩曾先后两娶,却皆“无出”,他在失业的忧愁和没有子嗣的悲哀中默默地告别了人世。延续了八代的样式雷传承就此终结。

在接踵而至的乱世中,雷氏家道迅速败落,家族后人为生活所迫,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的图档收藏。由于样式雷声名显赫,这些图档在市面上十分抢手,并开始流至海外。幸而,样式雷图档在市面上的流传很快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注意,尤其是以朱启钤先生为首的营造学社,发动文人及相关机构将大量图纸和烫样收购回来。

1930年,样式雷后人以4500块银圆的价格将大部分图档卖给了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使它们进入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收藏环境。据说当时拉走的图纸和烫样足足装满了10卡车。然而,此时仍有部分图档分散在雷氏后人手里,它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三十多年过去,时间已是1964 年底。就在另一场浩劫爆发前夕,两位雷氏后人出现在北京市文物局。他们带来了一平板三轮的样式雷画样。市领导请他们吃了一顿炖肉烙饼,开了一张收据,随后还寄出了奖状。文革开始后,剩下的图纸和烫样被雷氏后人偷偷烧掉,灰烬被抛洒在护城河里。

二、样式雷家族职业活动的扩展

雷思起在追忆他的祖先时认为:雷金玉、雷声澄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承当样式房掌案,负责办理楠木事务。到了第四代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兄弟,样式雷的职业活动得到了扩展,乾隆五十七(1792)年雷声澄去世后,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兄弟通力合作,投身于繁荣的皇家建筑工程。居长兄雷家玮奉派查办外省各路行宫及堤工,以及海滩内盐务、私开官地等事,把为数众多的各地皇家园林艺术在内的皇家建筑设计和营造工艺传播开来。二兄雷家玺继任圆明园掌案,相继承办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的设计,因技艺高超,所办事务顺利。乾隆退位为太上皇以后,为嘉庆帝选定万年吉地即后来的昌陵,钦派和坤为承修大臣,并特意委任雷家玺担纲设计并指导施工。昌陵工程告竣,返回圆明园样式房,接班嘉庆帝添修圆明园及南苑等设计,包括陈设装修的设计即楠木作事。三弟雷家瑞为了给业务繁忙的兄长解除后顾之忧,在家辛勤料理家务。尽管如此,雷家瑞同样精通样式房业务,直至二哥承办园庭事务略微舒展,雷家瑞亦归样式房承差。嘉庆初年,雷家玺常年劳碌在昌陵工地,雷家瑞代管圆明园样式房事务,不久被添派为掌案。嗣后,嘉庆帝大修南苑,雷家瑞受命承办“楠木作内檐硬木装修,至南京采办紫檀、红木、檀香等料及开雕于南京。”迄雕工事毕,胸怀磊落而淡泊的雷家瑞返差归家,继续为兄长操办家务,直至道光十年(1830)逝世。

我们可以把嘉庆元年的昌陵工程看做是样式雷职业活动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样式雷供职圆明园样式房,主要负责属于内廷范围的行宫园囿建设。自雷家玺主持昌陵工程开始,样式雷的职业活动扩大到陵寝大工,自此直至清末。各代帝王后妃及亲王、公主等的陵寝设计工作,都由雷氏执掌。在晚清时陵寝工程已经成为样式雷职业活动的主要部分。

样式雷的职业活动扩展同样 表现在非建筑的设计活动中。雷家玺在承当样式雷掌案的时候,承办了乾隆晚期到道光初年京城和御苑中每年灯节张挂的各式彩灯、燃放的烟花,甚至同乐园演戏时的布景与道具。嘉庆皇帝六旬万寿,从圆明园到西直门的路边各处观景楼台工程亦由雷家玺承办。这些工作已经远超出现代意义建筑师的范畴。

三、样式雷图样的价值

样式雷为世人留下的最宝贵财产不仅有他们的建筑,还有稀世珍宝——图样。大规模的群体建筑,必然需要一种多人能够识别遵循的整体设计图、甚至构造模型,以表达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情况。在我国这一过程虽出现很久了,就目前所知战国时就有了建筑总平面图,隋代已出现了模型设计,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技术。但到建筑设计高手样式雷手中,又有了更大的改进,当时的建筑师首先要进行平面布局,这在当时叫做“样式”(这就是后人称雷家为“样式雷”的原因)。中式建筑是庭院结构,空间组合必须有高矮比例,“样式雷”通过一种叫“烫样”的东西来表现。

“烫样”其实就是模型,由木条、纸板等最简单的材料加工而成。它包括亭台楼阁、庭院山石、树木花坛、水池船坞以及室内陈设等几乎所有的建筑构成。这些不同的建筑细节按比例安排,根据设想而布局。“烫样”既可以自由拆卸,也能够灵活组装。今天,“烫样”工艺已经失传。

“烫样”使建筑布局和空间形象一目了然,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是这个建筑世家独一无二的创举。“烫样”一方面指导具体的施工,另一方面供皇帝审查批准。皇帝批准“烫样”之后,具体的施工才可以进行。雷家遗留的“烫样”和各种施工设计图,一部分存于故宫博物院,一部分珍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今天,我们只能从这些两个多世纪前的图纸,来想象当年皇家园林的建筑盛况。规模浩大的圆明园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也是大清帝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峰。现在遗留下来的实物,充分说明了这一技术在清代的发展。这批遗物图样大多藏于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烫样”主要在故宫博物院,少量散见于清华大学等处。其时代是道光、咸丰、同治几朝。

皇家工程,需先选好地址,由算房丈量,内廷提出建筑要求,最后由样式房总体设计,确定轴线,绘制地盘样(平面图)以及透视图、平面透视图、局部平面图、局部放大图等分图,由粗图到精图,才算设计图完成。雷氏图样的设计过程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已与现代设计十分相似。而在平面图中绘制个别建筑物的透视图,是雷氏创造性地运用互相结合之法,更精确地表现个别情况的手段。当设计精图确定后,又绘制准确的地盘尺寸 样,以反映复杂关系、谐调空间布局,估工估料。雷氏在这方面显示了高度的技巧,或从庭院陈设到山石、树木、水池、船坞、花坛,或从地下宫殿的明楼隧道,到地室、石床、金井,均按比例进行安排,用像硬纸板一样的东西做成模型,并使部件能够拆卸,便于观看内部结构。此外雷氏的设计还注重建筑位置的科学性与环境的谐调性,既使二者巧妙配合,又显示中国建筑群的变化布局艺术。样式雷在清代 200 多年的建筑活动中留下了永存的纪念。

天津大学王其亨教授在对样式雷图档的研究中,探寻到了其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韵味——风水理论。他说:“古人所说的‘风水’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迷信,而是一套系统科学的讲究建筑选址、设计的理论。在它的指导下,清代陵寝建筑科学地解决了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外部空间布局难题,实现了建筑人文美同山川自然美的有机结合。”

后来,这一发现最终也被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家们所认同:明清皇陵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了千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200多年,雷氏家族从显赫到衰败,期间留下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随着岁月的流逝,样式雷三个字逐渐被人们淡忘……。直到20048月,一场名为“样式雷——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的展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幕。随之而来的是样式雷图档准备申报世界记忆遗产以及相关国际研讨会召开的消息。

 

参考文献

1]张怀安、成卫东.大户人家· 建筑家卷[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房厚泽.凝固的历史·中国建 筑故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薛继军.行者见证[M.辽宁: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