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样式房图文档案述略
故宫博物院样式房课题组
(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2期总第94期第60—66页)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对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进行著录审核、识别、类型划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课题研究的初步阶段,作者在阐述故宫藏图基本情况之后,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清代建筑图样研究应着眼于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这较以“样式雷”冠名更加妥贴;2,样房遗图、遗文的特征反映了清代建筑设计水平, 工作流程特征反映了样式房设计工作情况;3,故宫藏样房遗图、遗文具有数量丰富、内容广泛、绘制水平精良等特点。
关键词:样房图文档案 图样来源 图样类型 图样建筑制图特征 图样工作流程特征
关于皇家建筑的历史图存研究是清代建筑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清代样式房 (简称样房) 的建筑图样多被冠以“样式雷”[1]之名 , 而其中又存在一些清早中期图样,如雍正十二年某王府购置的房舍与修建工程[2]昌陵地宫地盘样[3]等,大约成于声徵年幼或雷氏蛰伏阶段[4],很可能并非出自样式雷世家。因此,笔者且以“样房图文档案”冠之。这些样房图文档案现在主要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华大学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笔者迄今经眼的样房遗图多数绘制年代较晚,为道光之后,至清覆方终。这些样房文物涉及多项晚清皇家宫殿、园林、陵寝等工程项目,集中反映了当时皇家建筑工程的鼎新、修缮、改建等情况。样房图样种类亦十分丰富,有为平面图的地盘样,有相当于立面、轴侧图或透视图的立样,有展示结构的大木立样等图样。按设计阶段分为糙样、糙底样、底样、细底样、进呈图样等,往往标题于图纸一隅或背面。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样房图文档案大部承继自原中法大学,图纸类型和内容具有传承清晰、保存完好、绘制精良、工程项目较广泛等特点,是样房图文档案整体课题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处专家学者的大力协助下,本文针对故宫收藏理序清赜,为样房图文档案的公开与利用提供基础性阐释。
一、样房图样藏弆现状综述
故宫博物院样房图文档案的收藏是现存清代样房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零散图样的收藏单位(如历史博物馆、北京档案馆等)外,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本专题文物的主要保存者和研究者。现就笔者所查询的上述5处样房文物的藏弃情况作简要介绍如下。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样房图文档案收藏12000余件[5],其中大多数被馆方冠以“样式雷”排架名称,与舆图分开收藏。同时,国图收藏中也有20余幅图纸,如《圆明园北路课农轩殿地盘画样》[6],仅就其名称来看便可判断是典型的样房绘制的建筑图样,曾为《舆图要录》编入,原件收录于舆图目录中。这种收藏现状所反映的很可能是入藏来源的差异。据国图样式雷排架目录记载,该部分收藏主要从五洲书局、大树斋、德友堂、蔚珍堂、段记号、澄观阁、会文书店、德古堂、亚洲书局、群英书店等处购入,至于《舆图要录》中所收数十幅图样来源尚须进一步稽考。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样房图文档案收藏中可以判定出处确为样房者约近千件[7],该馆未形成专门的样房存图之设,而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编入舆图目录,涵盖行宫、寺庙、建筑、陵墓、名胜等,是1925年建馆后分类汇总,因循传统舆图类收藏体例;另一部分夹带于奏折副本、清册等档案中。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样房图样收藏根据冯明珠《图绘与历史》一文反映[8],夹带于进呈奏折和档案之中,保存了图样的历史原状,所憾收藏件数不详。如冯文所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样房遗图也未形成独立的收藏。
除清华大学校图书馆零散建筑图档收藏外,建筑学院藏样房图样约82 张,保持了入藏时的原状,它们是由零星购入的样房图样40张和算房高家档案中附带图样42 张[9]两部分构成的。由于历史上样房和算房的密切工作关系和入藏来源情况所致,清华藏图未来的保存和利用只能延续现状藏方式。清华大学收藏的特点就在于其保存的分类方式反映了晚清样房、算房遗档的互相交叉混杂的原貌和流传的过程。
故宫博物院的样房图文档案收藏大部分继承自中法大学[10],计2148 号;又有故宫自行购入和收入者达287号,二者合并建档。按照收藏编号,此收藏数量总计2435 号。编号中有一号多张者,有由中法大学整理散图成帙者,故若以图纸、折单、簿册件数计算则逾4000件。故宫收藏较为独立,数量仅次于国图收藏,具有相当的规模。
总体而言,清代样房遗图、遗文数量超过17000张,保管现状可谓散帙殊藏。当今历史学和建筑学领域对于样房图存文存的研究和利用则亟待样房专题数据库的问世和更为公开的资料体系。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清华大学收藏中出现的样房和算房档案的殊源同归的问题代表着同时代历史档案社会系统背景的整体问题。譬如清宫样房不仅同算房之间关系密切,而且同内务府衙门存在隶属关系,与社会上的负责建筑施工的“木厂”有经常往来。因此,在清内务府档案和建筑业流传的匠作则例抄本中均存在大量与样房图文档案有关的资料。以社会中的行业系统背景为着眼点,开发综合的数据库体系将成为历史文存、图存的收藏、整理、利用的新方向。
二、故宫藏样房图文档案的来源
清覆以降,雷氏出售家传样房图存文存。现今各种收藏多来源于不同途径的收买。至于雷氏传人分家时对图样的继承情况,我们已无直接证据[11]。公开和发掘研究各种收藏的来源情况是样房图样背景研究的基础问题。
据实物与历史记载,故宫现藏样房图样及档册来源有二,一为1955年由档案馆经由学术研究委员会移交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为故宫博物院解放前陆续购入的300余张。
清代样房隶属内务府,所出有图样、烫样、折单、簿册等图文档案。其中传承至今者以“样式雷”制作为主。这些档案除进呈御览、存档宫禁或有司外,尚有藏于雷氏家中或转辗藏至雷氏家中者甚伙[12]。后样式雷家藏图档为雷氏各支后裔分获,嗣因家业败落,生活拮据,旋被陆续行售于世。值其时,中国营造学社、国立北平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燕京大学、中法大学等学术单位曾屡有数量可观的购藏。故宫承自中法大学的样房图样系,中法大学于1930年购得,后经整理、装裱、登录、造册,并钤有“北平中法大学图书馆”印及合同章。再后,这批档案移交档案馆。1955年档案馆将原藏的有关服饰、首饰、瓷器、木器及前中法大学移交的建筑图样一并转至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再交付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收藏,并附以接交单云:“1955年2月14日,学术研究委员会签呈院长请将档案馆所藏有关清代建筑及工艺品的绘画图样移交学术委员会以供研究室参,业经院长批准,档案馆于 2月14日检出有关建筑、瓷器、木器、手 (首) 饰等画样3706 件及前中法大学移交建筑图样等2331件,一并移交学术委员会,于3月21日交接完竣,并造清册二份,……除档案馆所造清册外,并各附前中法大学移交清册二件。”文后有档案馆、学术委员会及图书馆负责人的亲笔签名。目前,此交接单、清册及图样档册均收藏于故宫图书馆,完好无缺。
可见,故宫收藏的样房图文档案具有传承清晰、保存完善的特点,这使得笔者们的重新解读、鉴定、整理工作得以立足于良好的基础。
三、故宫藏样房图文档案的内容和类型
通过重新解读图纸内容、厘正原有旧目、整理收藏类型,笔者们初步统计得出:故宫博物院藏样房遗图包括单独编号建筑图纸2087张和整理成册的建筑草图、各类折单14册,还包括部分器具陈设样(99张)、船样(6张)、舆图(42张)、簿册(86册)[13]。收藏的时间跨度近180年[14]。早如雍正十二年某王府购置的房舍与修建工程图样,晚至崇陵修建工程几图样。图样中并无标注乾隆、嘉庆年号者,而多为道、咸、同、光四朝。在121张标注有绘制年月的图样中,雍正1张,道光13张,咸丰23张,同治13张,光绪7张,宣统4张,其余60张仅写日月或未书年号。而无年代标注的图样所示工程项目亦以此四朝间为主。建筑图样是本收藏的主要组成,其内容和类型是广泛和多样的。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这份历史资料所涉及的众多工程项目和当时每个项目设计过程中付诸笔端的各种图样类型上。
1,样房图文档案所涉及的工程项目概览
故宫藏样房图样涉及大量清代建筑工程项目。从工程类型上看,故宫藏图囊括宫殿、坛庙、陵寝、园林、行宫、寺庙、王府、衙署、营房、官府、民居等类型,尤以园林、陵寝为众。从工程内容上看,有鼎新,有改建,有修缮,有测绘仿建,有照旧复建,有日常维护清理,园林建筑改建、添建者多,而陵寝建筑依制鼎新者多。由于各处样房遗图涉及的各处建筑添改频繁,且多古代建筑,数图样并无绘制时间标注,完整细致的核对,工作尚需时日,尚需参考辅助资料。本文中仅归纳故宫藏图涉及的工程所属建筑群组名称及相应的图样数量。
宫殿类,主要涉及紫禁城和沈阳故宫两处。其中,有关紫禁城内建筑者凡11 张,包括养心殿室内陈设制作图样,抚辰殿改建工程图样、澄瑞亭浮碧亭图样、武英殿重建工程画样、建福宫花园透视图等[15];又,太和门等处装修说明1册;又,有关盛京故宫建筑者凡 23 张(图一),包括大政殿一区图样,崇政殿、清宁宫地盘样、立样,凤凰楼大木立样等。
坛庙类,凡5张,簿册1册。涉及太庙和北京孔庙。
陵寝类,凡788张,簿册51册(其中8册亦涉及园林建筑)。其中房屋券座单体散图又乏标注,暂无法确定确切归属者较多。涉及除泰陵外的清代关内各帝陵,多数为后陵及各妃园寝,部分关外陵寝以及东、西陵全图。
园林类,凡532张,簿册18册(其中8册亦涉及陵寝建筑)。圆明三园、畅春园、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三海、南园、乐善园均存相关图样。其中关于圆明三园的图样最多,达278张,簿册中也多涉及。
行宫类,凡111张。包括热河行宫、白涧行宫、北惠济龙王庙行宫、琉璃河行宫、庞村龙王庙行宫、隆福寺行宫、燕郊行宫、桃花寺行宫、梁格庄行宫、□髻山行宫、三家店行宫、黄辛庄行宫、半壁店行宫、秋兰行宫、汤泉行宫、天津行宫等处。
寺庙类,凡16张。以承德普宁寺修缮工程图样12张为主,另有正阳门内观音庙、关帝庙以及大高玄殿建筑图样。
其他,诸如王府、官府、衙署、钱局、营房、民居、亲王园寝、大臣坟地等建筑图样,计约185张。这些工程虽为工不巨,但也可以为样房的实际工作进行补充注释,为清代皇家、官方建筑情况提供辅助依据。
上述类型之外,仍有至今寞辨者,共约计422张。
与其他各处样房图样收藏相互补充印证,与内务府档案、算房档案、匠作则例相对照,可以进一步确定图样表现的工程项目及相关信息,这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2,样房图样类型辨析
关于样房图样的绘制类型划分,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角度。其一,当今建筑界所遵循的西方建筑学图纸绘缸类型区分建筑图纸,大体有正交三视图和轴侧透视类表现图两类。样房遗图与之相较有同有异。其二,通过整理图面上的绘图和标往特征,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设计工作进度情况。以进度情况为参照,大多数样房遗图可以对号人座。至此,分别以上述分类方法为辐,实例为辏,拉杂所见如下。
第一,就图纸的建筑表现而言,样房图样可以划分为地盘样和立样两大类。地盘样相当于建筑平面图,立样则涵盖了表达建筑形象的各种绘图手段,包括建筑立面图、剖面图、轴侧图、透视图等种类。
1,地盘样。概指总平面图、平面图和局部平面图, 也包括堪舆用地形、地势图样。地盘样中往往来用枯贴小样的办法表达建筑楼层和不同水平标高的建筑做法。
2,立样。常见于图样批注和说贴上,是一种非常宽泛的图样类型,涉及多种建筑表现手法。除通常意义上的正投影建筑立面外,清代建筑制图统称以下表现方法为立样:a,建筑正立面与屋顶平面的混合表现;b,单体建筑的轴侧图;c,建筑透视图; d,建筑结构剖面图,由于中国古典建筑常采用木结构,其结构剖面图通常被称为“大木立样”。
第二,就图纸绘制进度而言,样房图样上屡有题名,而其本身分类和叫法尚欠严谨,笔者就原图称谓进行归纳,略作调整,划分所见图存为以下几个阶段:
1 . 糙样。简单勾勒,作为设计草图。在样房遗图上现存的墨批图名中,仅存少数“糙样”叫法,而实为留底图样,应归入“糙底”一类,如故宫藏《性存斋院内两边添盖游廊糙样》[16],是“咸丰八年二月二十日查得”的测绘底图,并非普通的草图;同时确实存在一些图样,为绘制潦草,且尚未标明尺寸或仅标注个别的草图,并无留底之意,权以“糙样”冠之区别于“糙底”,还有《苑囿陵寝各项工程草图粘本不分卷》[17]中的一些徒手草图。故宫所藏糙样多在中法大学整理的多册草图粘本中。
2 . 糙底。或为标注尺寸的设计草图,或为测绘底稿。糙底样往往徒手绘制,图面或背面注明工程项目,文字、尺寸标注都较详细,如《养心殿东佛堂神龛供柜尺寸立样糙图》[18]。更有一些糙底样绘制较为精细,使用界尺,而由于尺寸标注零乱难辨或不中规矩而至于“糙”(存在测量和标注者袭用旧底样而成“糙底”的可能性),如《慎修思永殿内檐装修地盘画样糙准底》[19]。故宫所藏糙底样除一部分收入《草图粘本》中尚未详细计数外,单独编号者达 48 张。
3 . 细底。细底样虽较底样标注更细致整齐,绘制更精,但是其差别不易从图纸绘制质量上直接区分。现存样房图样中的一些图面上留有“细底”、“细准底”等墨批,是判断细底样的基本依据。此类图样藏于故宫者 9 张。
4 . 底样。除糙底和细底具有其独特之处或在图面上单独写明外,普通底样应单独分类。此类图样往往使用界尺绘制,徒手在图面上标注尺寸和文字,偶有红、黄色说贴,如“咸丰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查对”绘制的《上下天光楼内檐》[20]。故宫收藏单独古代建筑编号的底样数量达1236张。
5 . 进呈样。进呈有司或帝后的图样。样房遗图中有一部分是要呈进内务府衙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乃至直接“恭呈御览”的,图面上并未标明“进呈”等字样。其突出特点是,进呈样上往往贴有黄色、红色或其他颜色的签条,即说贴,书写图名、方位、房间数量、构件名称、丈尺做法、承修部门等内容于其上,而一般不在图面上直接题写标注。故宫收藏的红签底子表明[21],签条的书写要对照写好的底子逐条书写在裁好的红签上。红签的上端粘贴在底稿纸张上,并与底稿文字一一对应。红签底子以及空白说贴的存在证实了图样贴色签的目的是追求图面整齐精致的效果,也确定了判断进呈图样的重要标准。故宫博物院收藏进呈图样数量约计878张。
此外,还应当指出,故宫收藏的样房遗图有一些是未完成稿,有的无标注而绘制细致,有的无说贴而渲染勾勒入微。对于这些图样,笔者采用的分类标准主要依赖主观判断,视其用色情况、绘制程度区分糙、细底样的未完成稿和进呈样的未完成稿,归底样的未完成稿入底样,归进呈样的未完成稿入进呈样。
总之,目前本课题组对样房图文档案的类型划分和探讨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准确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初步的划分和讨论可以看出,故宫收藏中,呈样超过单张图样总数的42 %,约占总收藏的22 % ,细底样与绘制细致的底样也十分常见,反映出这批图样具有绘制精致的特点。另外,从图样所绘工程项目的范围来看,故宫收藏广泛,涉及清中期以来多数工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贴有雍正十二年红签的《王府图样》,更有可能揭示清早期乃至以前建筑制图的特点。
四、故宫藏样房图样研究发凡
原则上讲,对于现存样房图文档案的研究应系统化和规模化,深人调查现有主要的收藏,进而分阶段分专题进行讨论。鉴于当今的藏弆现状,本课题组拟以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为对象,进行表层至深层结构的解读,为该部分资料的公开和利用作些基础性工作。结合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枢机和职掌,针对故宫藏样房图文档案的特点,课题组拟定了三条主要研究线索。
其一,以整体样房图文收藏为对象,以故宫收藏为核心,广泛参考其他收藏,提炼其中共性,就以下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a . 清代样房图样识图;b . 清代样房图样制图特点;c . 清代样房机构考;d . 从样房图文遗存看清代样式房工作流程。
其二,参照文字档案、建筑遗存,整理并进一步公开故宫藏样房图文档案,着重对园林、陵寝、行宫等图样分别进行论述,为其他收藏单位的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其三,以图书馆学为出发点,评价样房遗图的藏弆方式,探讨今后利用图样的方式、方法,进而进行初步的目录学研究,公布《故宫藏样式房图文档案目录》。研究我国建筑设计方法和理念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对样房图文档案的深入发掘是这个课题的基础材料,撰此发凡意在梳理本课题的研究构想,表达就此题目的点滴思考,愿为系统化的研究弼力锱珠。
执笔:刘 畅 齐秀梅
附记: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故宫博物院科研课题基金的资助。
注释
①参见朱启铃辑、梁启雄校补《哲匠录 (续)》,《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一期;金勋:《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制圆明园及其它各处烫样》,《北平国立图书馆馆刊》第七卷第三四号;单士元:《宫廷建筑巧匠——样式雷》,《圆明园资料集》,书目文献出版社;黄希明、田贵生:《谈谈“样式雷”烫样》《故宫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4期;王其亨、项惠泉:《“样式雷”世家新证》,《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7年第 2 期;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中有关雷氏档案内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②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2507号。
③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1733号。
④雷声澂, 样式雷第三代传人,出生三日即丧父,为其母张氏留京抚养,后独承父业。参见朱启铃辑、梁启雄校补《哲匠录 (续 )》 ; 王其亨、项惠泉:《“样式雷”世家新证》。
⑤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档案系清代晚期祥房档案为数最多的收藏。
⑥参见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典图组给《舆图要录》108页,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7年。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典图收藏中行宫、寺庙、建筑、陵墓等子目的收藏中有一些样房图样。
⑧冯明珠:《图绘与历史》, 《故宫文物月刊》1989年第七卷第八期。
⑨由于工作关系,晚清样房、算房档案往狂互相搀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所藏样房图样理来杂子算房档案中。参见刘畅:《清代晚期算房高家档案述略》《建筑历史论文辑》第13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中国营造学社曾审定中法大学收购样子雷图样1000余幅,图面印有中法大学收购章、合同章等,该收藏现为故宫博物院样式雷图样收藏的主要内容。参见《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一、二期, 第五卷第三期。
[11]在一些收藏中,同一张图样撕为两半单独记号者侧面反映了雷氏后人出售图样时的混乱情形。
[12]参见朱启铃辑、梁启雄校补《哲匠录 (续) 》; 又故宫藏《圆明和春万春园各处烫样数目清册》记载:“……以上烫样十九箱交样式房雷思起收存, 务当经心晒亮, 不可损坏……”
[13]含匠作则例、做法册、整理略节册、旨意档、堂司谕档、查公簿、日记薄、流水帐等。
[14]雍正十二年至宣统三年凡177年,而究崇陵工程,设计兴工虽自清末,武昌起义后民国初年又有复工之举, 算房尚陈言从工,样房当不甘人后。故宫藏图样中有否民国时期所绘暂无定论,且窃宽泛年限。参见清华大学藏算房高家档案。
[15]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2471号。原图无明确标注,据所表现的楼阁、殿宇、游廊布局形式来看,酷似建福宫花园原状。仅有数处存疑待解:1 , 图中敬胜裔爱脊由卷棚、正脊混合组成; 2 , 图中静怡轩为两卷般; 3 , 图中净室位置与实际不符。
[16]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 958 号。
[17]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2608号。
[18]故宫博物院藏祥房图文档案992号。
[19]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1373号。
[20]故宫博物院藏禅房图文档案953号。
[21]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档案2810号。
(责任编辑:张 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