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明清古建筑艺术的奠基人-雷礼

发布时间:2025-06-10 15:18:20

清代著名的样式雷建筑世家,其经典、传统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是在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雷礼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承明制,雷礼是当之无愧的明清古建筑艺术的奠基人。举行雷礼的建筑艺术学术思想研讨会,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深入研讨明清的古建筑艺术,可以说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雷礼,字必进,号古和,生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卒于明万历九年(1581),终年77岁,江西丰城县(今丰城市)秀才埠(今秀市镇)雷坊村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27岁的雷礼考中进士,先后任福建兴化(今莆田)推官(审判官)、吏部主事、考功郎、江提学副使、工部侍郎、工部尚书。鉴于他对修建皇家宫殿和陵园的贡献,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太傅、柱国。当他在故乡病逝的消息传至京城时,皇帝停止朝会表示哀悼,还在国坛开典祭祀,并派专员去丰城为其修建坟墓。

他多才多艺,为官清正廉明,仕途虽曲折,却使他经受了历练,最终担任了施展其建筑才华的职位--工部侍郎、工部尚书,成就了他一生的主要业绩,为明代的建筑艺术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在具体论及雷礼的建筑艺术成就之前,必定要涉及他的吏治作风。他体恤民情,不趋炎附势,不畏权贵,养成了实事求是、严格主事的作风,为以后主持工部事务奠定了良好的务实基础。任推官期间,他判案公道清明,准确无误,百姓称之办案如神。在任吏部考功郎期间,他按章办事,严格审查。有一年,他顶住压力,撤销了被当朝权贵包庇的十四名坏人的官职。宰相的家人犯法,他也按律惩办。这些事得罪了权贵,雷礼被降为大名府(治所今河北大名县)通判,他也无所顾忌。鉴于民意,不久他被提升为浙江提学副使,期间有人托情送礼,他拒不接受,还查处贪官,为民解除疾苦,被百姓誉为清官。

雷礼博学多才,通晓土木建筑和水利工程,调升为工部侍郎后,朝廷命他主持修建天寿山皇帝坟陵(即明十三陵)的一些工程。

十三陵位于今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南麓,分布在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据《辞海》载,明代有十三个皇帝分别葬于此: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嘉宗)、思陵(思宗)。

永陵是明嘉靖皇帝朱厚熄和他三个皇后的陵寝,在嘉靖十五年(1536)四月破土动工,到嘉靖十八年(1539)七月主体工程大体完成,但朱厚熄并不满意。此后由雷礼领导重修并加以扩建,才博得了朱厚熄的欢心。永陵这座地下寝宫为三进院落,享殿七间,两庑配殿各九间。墙垛用花斑石砌造,斗拱、飞椽、额枋均为石雕,宝城垛口和两侧通道也是石砌。永陵建筑构造美细腻,堪称十三陵诸陵之冠。清初学者王源赞誉永陵是玲琢磷磷烂烂,冰镜莹洁,纤尘不留,长陵莫逮。享殿现已不存,仅从基石留下的一块陛石上雕刻的龙凤图案观之,玲珑剔透,栩栩如生,不愧为明代宫殿石雕精品。

嘉靖年间,朱厚熄在天寿山拜谒诸皇陵时,发现各陵多有损坏,于是决定在建造永陵的同时,对其他陵寝全部修缮。所以,雷礼在重修和扩建永陵时,还担负了其他七座皇陵修缮的重任,计有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和康陵,使其永固在整个陵区。另外,雷礼又奉命修复了整个陵区的桥梁、道路等其他配套工程。

现在,明十三陵已成为我国皇陵建筑中的瑰宝,其中有着雷礼的智慧与辛劳。如此恢宏雄伟的陵墓,既要肃穆、典雅、庄重,又要密封、防腐、持久,对墓主事死如生;既要符合皇家的传统地宫建筑风格,又要保持天人合一的和谐传统,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凡此种种,明十三陵成就了古代陵墓建筑的艺术典范。样式雷建筑世家为清代所建的名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东陵与西陵,其建筑风格与艺术成就,与明十三陵可谓一脉相承,且有新的发展。

由于主持修建天寿山皇陵有功,雷礼晋升为工部尚书。之后,朝廷又命他主持重修北京明皇宫的三殿:一是皇极殿(初名奉天殿,今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二是中极殿(初名华盖殿,今名中和殿);三是建极殿(初名谨身殿,今名保和殿)。重修期间,他规划得当,精打细算,工程进展井然有序。当他看到京城附近的百姓因劳累过度而晕倒时,便向皇上报告实情,要求停建兴都行殿和在玩芳亭凿池,并阻止修建南宫和西海子营等工程,使之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三殿重修工程的质量,雷礼的这一措施节约了几十万银两,深得朝野赞许。

样式雷建筑世家在清康熙年间重修的清宫三殿,就是在明宫三殿的基础上重建的,继承和发展了前者的艺术风格。可见名列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清故宫,也融合了雷礼的建筑艺术思想。

雷礼还主持重修了太庙、孔庙,尤其在治理北京郊区的卢沟河(今永定河)水患、重修始建于金代的卢沟桥方面,显示了他的水利工程才能。治理水患时,他以疏导为主,先开通大河,使水返故道,然后筑长堤巩固河岸。整治决口处,他针对地下水流湍急的特点,两岸同时施工,措施得以奏效,为行家所赞许。这些也都为样式雷世家规划清代京城的总体建筑与治理水系奠定了基础。

鉴于雷礼主持工部成效卓著,明世宗题写忠、敬、勤、敏四字嘉奖他,并加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柱国等,又赐绣有蟒龙、麒麟、斗牛、仙鹤、飞鱼等图样的袍服。

雷礼喜读书,对经史百家钻研较深,诗文俱佳,有文宗第一的美誉。著述有:《皇明大政纪》《丰城人物记》《豫章人物记》《豫章科目表》《丰城科第记》《古和诗稿》《古和疏稿》,《四库全书史部传记》中录有他的《列卿记》《明六朝索隐》《南京太仆寺志》等。

雷礼与样式雷建筑世家不仅在建筑艺术风格上有着传承关系,而且在乡土、谱系上也有关联。雷礼是江西丰城人,雷发达是江西永修人,都出生在人杰地灵的赣鄱大地。晋代著名的文学家、深受百姓爱戴的、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任丰城县令雷焕,是他们的共同祖先。雷礼是雷焕第一个儿子雷华的后裔,43代孙;雷发达是雷焕第二个儿子雷叶的后裔,46代孙。他们虽同宗但无直系谱系的关系。

如今,雷礼与样式雷建筑世家的成就,诸如举世闻名的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清东陵与西陵、承德避暑山庄等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样式雷图档(雷氏家族绘制)的建筑图样、烫样、工程做法及相关文献,也将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推翻了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是工匠盖出来的而没有建筑师设计的错误观念,填补了明清建筑无设计指导的理论空白。上述种种,荟萃了我国最尖端的建筑文物,最高级的美学准则,最经典的图腾文化和最真实的历史印痕。

雷礼与样式雷建筑世家的成就反映了清代传承明代延续下来的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稀世珍宝,对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乃至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明世宗实录[M].卷418.

[2]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明雷礼传。

[3]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4]何士锦,丰城县志·雷礼传[M].1664(康熙三年).

[5]雷正良。样式雷建筑文化新论[M].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05.